曾在知乎上看到如此一段话:
渣学校意味着渣教学,渣教学意味着渣学历,渣学历意味着渣就业...即使将来考了研究生,也会由于你的第一学历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
真是如此吗?不少同学都曾问过学习哥如此的问题——
不少人说考上二本没前途,没上985、211没前途,我想了解除去一本院校,其他学校真的一团糟吗?就算认真学也没前途吗?
目前成绩勉强充二本,一本线差得太远。可是二本院校,就算二A的也非常差吗?
那样,真的的很大学到底是什么高校?这类顶尖名校和一般大学带来的差距本质上在哪儿?为何高中生要拼命努力考名校?今天就用数据和事实作出回答!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布《大学录取分数最新五年总排名》。其中,列出了近年来高考考试最难考取的30所大学——
曾在知乎上看到如此一段话:
渣学校意味着渣教学,渣教学意味着渣学历,渣学历意味着渣就业...即使将来考了研究生,也会由于你的第一学历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
真是如此吗?不少同学都曾问过学习哥如此的问题——
不少人说考上二本没前途,没上985、211没前途,我想了解除去一本院校,其他学校真的一团糟吗?就算认真学也没前途吗?
目前成绩勉强充二本,一本线差得太远。可是二本院校,就算二A的也非常差吗?
那样,真的的很大学到底是什么高校?这类顶尖名校和一般大学带来的差距本质上在哪儿?为何高中生要拼命努力考名校?今天就用数据和事实作出回答!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布《大学录取分数最新五年总排名》。其中,列出了近年来高考考试最难考取的30所大学——
一所不是那样出色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给你带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安逸感。
在这种学校里你能找到聪明的同学,能找到用功念书的同学,但就是非常难找到比你聪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
早晚有一天,等你真的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职位、那些能吸引风投的创业机会、那些留给下一辈配置社会财富的途径,已经被这种类型的人牢牢占据了。
当然,慢慢你还会发现,这种类型的人总是情商高,涵养好,家也有背景。
噢!对了,恰好还比你帅。
然而这类人,你在你的大学里,全部都没见过。
这时你才会发现,自己被大学耍了。
但你已经非常难去弥补了。即使你还能重新鼓起勇气上路,但还可以给你留下的路,已经非常窄非常窄了。
层次相对较低的环境,最可怕的不在于资源匮乏,而是在最该开阔眼界的年龄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该严格需要我们的阶段减少了标准。而且这类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后致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在一些二本/三本学校里,那些事实上能力绝不算出众的人,由于“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原故,也会被树立为榜样。
同时学校又热衷一轮又一轮地宣传和神话这类人来鼓吹我们的办学成绩,而且越是层次低,学校的举动越夸张,从挂红榜到开专场报告会。
于是初入大学的你,缺少对大学生活的基本知道和判断能力,你会不由自主地觉得:
哇,过六级好厉害——于是你大学连四级也没过;
哇,课程好难我必然会挂 ——于是你大学四年确实挂了一片;
哇,过注册会计好厉害哦——于是大学四年你连个从业资格证也没考出来;
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厉害——于是...
可你不了解在另一所大学中(可能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龄人(可能过去是你的同桌),在他们的生活里:
其实,不过六级是很难启齿的事情,大部分人的目的是550乃至600;
其实,“要挂科了”是用来自黑的,期末考试绝大部分的人是奔着4.0的绩点去考的,结果你还都信了;
其实,“什么都没掌握”也是用来自黑的,于是被不少人拿来作为名牌大学无用的主要论据;
其实,各种从业考试是有人能考满分的,大伙关注的是司考、行动成本、CFA;
其实,研究生学校的目的是国外名校,要么也是清北复交,再不济也得是C9其他...
或许你们高考考试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本质性的差别,普通985、211高校和正经二本能差多少分?顶多五六十分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天才和常人的差别!考上211的人,如果是高考考试手抖两下真可能连一本线也过不了。可是大学四年的耳濡目染,让考上二本你给我们的生活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考试那些分数了。
由于这四年你什么都没掌握,就掌握了瞻前顾后,不少事情还没有知道和尝试就已经预判,由于你扒拉扒拉周围的人,仿佛做到这类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准办不到。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减少了你的规范。
于是久而久之,你和那些进入名校的高中同学的差别,已经变成了质的差别。
我一直没法了解地描述这种差距,直到我近期看了《精进》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描述得很贴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规范来自他的内心,而大部分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青年,进入一所不那样出色的高校,对我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减少,以适应这个环境,降低自己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生活或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由于高考考试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与同学间放纵自流氛围的带动用途,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认可”地度过每一天。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学习时的感受。在北大,最让我震惊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伙都积极努力的环境。譬如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旧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
每一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地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在我眼里,他们永远充满了斗志,谈起各种竞赛和活动都特别开心,天天从睁眼就忙得不可开交,到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常事。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伙天天都忙得鸡飞狗跳,但又与众不同快乐的样子。
我一直记得的,是这种从每一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况。这种状况不由得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们差距非常大,但也不断激起我向他们看齐的规范。直到目前,我一直用我能见到的周围最牛的人的规范来需要自己,虽然也常常办不到,但这让我感觉我是一个对自己有需要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总有非常大进步。
其实每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好好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何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我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减少以适应这个环境,降低自己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认可’的度过每一天。”
以前,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须985院校毕业”。目前有法律法规限制,不少不敢直接这么说,但会在审核简历时用“毕业院校”作条件,悄悄地筛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公众号
其实,有时也不见得是由于歧视,企业了解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本钱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来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本钱,没企业想出。所以,用“985”和“211”大学如此的标签来筛选人才,就成了本钱最低的办法!
心灵鸡汤常说,"看一个人是不是出色,要看他和哪个在一块"。不少企业也是重视“985”和“211”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如此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举例来讲,银行业务员揽储,一个“985”和“211”大学出来的,他参加两次校友会、同掌握,可能就能把任务完成。这比等待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点一点积累人脉,可节省了太多的本钱。
“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公众号
找工作时,“985”和“211”大学的校友也是要紧资源。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你在面试时非常或许会见到面试官和面试的师弟师妹一块聊下家常。不见得只有北大、清华才有如此的优势,像地处东北的吉大,地域优势没办法和北上广相比。于是吉大学生自发抱团,已毕业找到好工作的人自发回校推荐,还成立了 "合协一家"协会。
这种做法,其实在不少非“985”和“211”大学里也时尚,但毕竟名校前辈们已经占了先机。
企业公开招聘,只能把985/211作为隐形条件。非“985”和“211”大学毕业生最可怜的,是根本就不了解还有一些部门和职位在招聘,所以他们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
譬如,不少中央部委的选调生,或是一些涉密部门的招聘,都在“985”和“211”大学进行定点招录和前期筛查。通过定点招录和筛查的人,才有考试报名的资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少男孩想当中国的007,可你什么时间听说过国家安全机关去普通大学招录毕业生?此外,像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部分省份的选调生,也会有同样的限制条件。
“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公众号
可不要小看这类职位!可能收入不高、条件艰苦,但毕业生一旦被录用就拿到了公务员身份!
讲解一下:千万不要以为国家发薪资的就是公务员!每年国家和地方的所谓公务员考试,其实真的能享受公务员身份的职位极少。普通高校毕业生费劲考了进来,苦苦工作了好几年,才发现自己只不过事业编制。而那些985大学的选调生刚开始就有公务员身份!
差别在哪儿?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公开选考...只有在党政机关待过的人,才了解“公务员身份”一词的含金量!有多稀少?你感觉厉害的不能了的高中校长,都没公务员身份,80%的县教育局长也没公务员身份...他们都是事业编制或行政编制。
对想留在高校教书的同学,985出身更要紧!在高校老师的招录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就算你博士是在美国常青藤院校拿的,假如在国内读的本科不是985,一样大概被拒绝。当老师需要高点儿也正常,可辅导员、行政职员(有事业编制),好一点的高校也是需要你本硕都是985、211。
实话实说,招聘时学历歧视最紧急的,就是高校!不只985、211高校,好一点的本科院校基本这样。
说到985的优势,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指标,就是保研率!为何这个指标也非常重要?由于伴随就业重压不断增大,与用人单位对学历需要的不断提升,读研究生成为不少本科毕业生的选择。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会考虑考试报名的大学和专业是不是容易读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率高,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本科生读研的几率很大。
什么是保研率?得先弄懂大学如何保研。保研,是指推荐少数出色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关于大学保研率,国家是如此规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需要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公众号
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进步急切需要的专业适合增加推免生名额。
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该校推免生的人数,不能超越该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种类的高等学校,上述比率可适合放宽,但不能超越75%。
相比于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 清华大学以58.14%的保研率稳居第一,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保研率超越50%的高校,意味着清华过半的本科生能得到保研机会。
● 北京大学以48.36%紧随其后,中科大以36.11%排名第三,复旦以30.39%排名第四,全国也只有这四所大学的保研率超越了30%。
●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都进入前十,进入前十的保研率也都超越了24%。
过去听过某二本院校的老师勉励学生说:你如果考研分数刚过控制线那基本就没戏,没使劲考出400以上你如何和985、211出来的学生角逐?
这话虽然夸张点儿,但也有道理。譬如,两名学生同时参加复试,甲来自"985"院校,初试成绩370分;乙来自二本院校,初试成绩380分。面试表现两人难分伯仲,假如你是教授,你选哪个?
一位导师说,他选甲。倒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他感觉二本院校的学生,特别某些考研名校,大多非常早就开始筹备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试能力强、综合能力差。而"985"的学生总是不会像二本学生那样看重考研,他们可能在做实验,做项目,写论文,最后才为考研做筹备。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像二本学生那样得高分。但在理论上能接触到更广的常识面,这对以后的学习研究更有帮助。
还有一位负责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师透露:985、211院校导师更想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如果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们会感觉自己是下嫁。高校想烧钱来提前抢人,都是想让我们的生源水平好看一点,985、211的生源占比高中一年级些,学科评比时也会占优势。
网友 @西柚西柚
学习环境和环境上
985名校真的比大家学校学霸太多!!!
他们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去图书馆都找不到地方,大家学校期末考试临近图书馆也都还是轻松有地方的。
男友周末的时候就是各种去实验室,去上自习,各种好好学习,我这种就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有空就宅宿舍,更不需要说上自习了。
他们学校的好多人从大二的时候都开始想着保研好好学,我大二的时候还在各种混社团,混着玩。
当然985/211也有学渣,二本也有学霸。
可是,再如何985还是一个985。
拿某银行招聘来讲,需要的条件直接985院校和指定的几所财经院校,所以说,不管再如何强调能力的问题,进入壁垒这么高,没学历进来哪儿能发挥你的能力。
生活条件上
他们学校4800多亩地,各种小商业街,生活条件各种便利。大家学校比较小,离他们学校差3公里左右远,只有学校里边的小商店周围基本什么都没了,对了,大一的时候学校南门还是玉米地。没体育馆,没游泳池。
他们学校四个体育馆,各种体育场,游泳池,大大的校医院,大家的校医院只有两三间小房间的那种。
交通,他们的公交地铁是直接通到市中心的不需要换乘的那种,大家学校前些年不通公交车,都是坐小黑车去他们学校门口坐车,也是心酸。
眼界不同
感觉自己眼界好肤浅…
他们的实习真的是走出去!
大家的见习,两周停课,没任何活动,自己写个报告交了就好。
他们的实习去的某油田待了一个月,学校报销住宿,都是标准间那种。
大家学校工科的实习,搬去老区住,然后去造锤子,对,就是自己做锤子。大家这种专业的都是直接参观工厂,走马观花的看一看,然后听各种报告。
社交圈子
等到毕业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差别了。
男友宿舍一个保研的,两个考研考上的,班里好多出国和名牌研究生,还有各种好企业。
再来讲一个男友班里的学霸,96年的妹妹,11级的刚毕业,首次考雅思就直接7分,六级都是600多的那种学霸。
我还没有毕业,只不过感觉第一研究生这个话题大家学校的那个比率简直太低…大家学校有两个学长学姐去年考研报的跟男友同一所学校,他两个今年都二战。今年4月份男友和七八个他的同校同学去复试的那个学校都考上了,这也是差别。
but,男友考研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早了解当时高考考试好好考,上个好些的985就不需要辛苦考研了。
再来讲985和211,也是男友说的。
第一,他目前学校和原来本科学校的实验室的设施真的是天壤之别!!他们本科的实验室设施一台都几百万了,目前这个更牛…
各种秒杀大家小二本学校…
真心建议,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若是普通家庭的话,高考考试真的非常重要。
网友 @林途里
主要差别表目前五个方面:
1.教学资源
毫无疑问,985院校是在所有层次学校是最好的,其他按上述顺序,无论是教研实力还是校园环境,最直观的表现可以查看各学校介绍里拥有多少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等等,还有博硕士点的数目与图书馆的藏书量。
2.平台不同,眼界不同
学校越好,举办顶级学术活动越多,学校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越多,提供深造的机会同样也越多。
3.学校不同,环境不同
能考进越好学校的等于高考考试分数越高,这说明要不就是IQ相对较高,要不就更勤奋和自主学习力越强,总得来讲综合能力更强。
你大学四年周围的人与学习环境会对你的影响非常大。
可能不少人说大学里逃课打机颓废每间学校都会有,但可以一定的是学校越好这部分人的比率越小。
4.学校不同,你结识的人脉不同
对你将来的帮忙也不同,这点在你以后踏入社会可能领会更深,更好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常见平台更高,所以可以获得的校友资源也更多。
5.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不同
到你毕业出来找工作你会发现,不少企业就是认定非985、211的不要,不少企业就感觉非本科不要,假如你达不到就变成跨不过的门槛了。
毕竟伴随近年来的不断扩招目前高校毕业生愈加多,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供远远大于求,企业的选择太多了。
举个栗子:企业招聘一个人,有十位毕业生面试,五位211和五位非211,在第一轮大多数HR想都不会多想直接就筛掉后五位了。
虽然都说目前每人平等,但记住:平等不是完全对等,其实这个社会比较容易潜移默化地给人划分阶级的,或以权力,或以资金,或以学历……
网友 @薪程
真人真事。
1.今年找工作投简历,我前面有三个同学,仿佛是哈理工的,hr看了一下简历,说了一句:同学对不起,大家不收你们学校的,简历都没让留。。。
2.也是找工作,在招聘现场遇见了一位本科同学,我问他找的如何了。他说这类单位只收工大的学生。。。
3.我也是深有领会的,我是从普通211考到工大的,即便研究生是985了,但找工作的时候依旧被本科学校扯后腿。
面试一汽的时候,面试官直接和我说了,你本科学校不好,被调剂了,假如你也是工大的本科,你就能去汽研了。。。
人一直往上走的,想要吃到更好的羊,你得有身皮才行。
这就好比去电影院看电影,你有了票你进来之后想看就看,不看还可以睡觉。
但你没票,员工都不叫你进来。
其实我觉得能力应该是被重视的,但你能证明你有能力吗?而且你去了好学校会发现,你周围的人的能力真的非常强,来到工大之后,一直处于被吊打的状况。。。但人家比我还要努力。。。
假如你要问本质不同,我觉得是,当你没法在有限时间证明你的能力的时候,你的学校毕业证最能证明你。
网友 @匿名用户
我今年参加高考考试,目前大一在一个三本院校。
没错是三本,我匿了
你看我一个人都自卑
我感觉除去前面回答的那些以外综合起来就是:你在后青春的培养。
你接触的人,见过的事,身边的所有直接影响你的气息。
气息没错,和你的同龄人我相信4年后,清北和3本的是不同的。
致使后面40年也是不同的。
当你们颜值相当时 年轻的妹妹们可能感觉:哇,清北学霸,3本仿佛都是本科也没差,但当你们开始交谈后差距应该能显现。
况且日常不仅有妹妹还有更现实的就像之前某答的HR论:我如果HR节省本钱直接选学历高的。
当然个人与个人不同,不是说除去985/211其他学校的学生就都是平庸的或者他们就肯定出色,只不过概率更大。
作为一个依托一本大学的三本学院,我来讲说直观感受。
身边的同学除去看剧打游戏谈恋爱没见到有想法的。
各种社团活动,他们本部的楼道非常清爽,大家各种宣传海报。
大家的老师是本部的,但然并卵。
985/211的师资,设施就不需要说了吧。
大家没设施,不过是财经类院校确实也用不到吧
由于本人不在985/211所以客户体验我就不说啦。最后上两张图说明: